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投稿 | 反馈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网站首页 > 研究论文 >为宿迁寻找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之根

为宿迁寻找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之根

时间:2017-01-02    点击: 次    发布者:高国兴 - 小 + 大

     现在,每一个地区都将自己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当做自己的文化之根,作为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支撑,作为构建特色文化的核心,作为提高地区知名度的品牌与旗帜,作为构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与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文化这个潮流中,宿迁的地位有些尴尬。在行政区上,是1996年建立的地级市,现实发展要求它在苏北与徐州、淮安、连云港、盐城一样成为经济文化的中心。但在历史上宿迁不是文化中心,没有取得过象徐州、苏州、南京那样的历史文化地位。

    江苏区域文明在历史上形成过几个文化中心。徐州(彭城)一带是一个文化中心,最早是淮夷文化,以徐国文化为代表,后来是楚汉文化发源地;无锡、苏州一带是一个文化中心,主要体现的是吴文化,“太伯奔吴”,吴文化的历史几乎和徐国历史一样早;南京一带是一个文化中心,主要体现的是京都文化。宿迁一般从属于徐州(彭城)文化中心。

    该怎样审视宿迁的文化历史呢?

    从考古学上来看,宿迁地区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距今有6700年左右的历史。宿迁境内的河流都来自山东境内,如沂河、沭河、泗水。宿迁与山东版块焊接的比较紧。

    从民族源流来看,宿迁属于东夷族系。少昊是这一族团的领袖。以曲阜为中心的鲁中南地区,汶水、泗水流域以及鲁北地区共同拥有少昊始祖的神话传说。崇拜太阳,以凤鸟为氏族图腾。东夷族团有伏羲族与太昊族。伏羲是接近中原地区的族团,后来东迁与太昊族团有了融合,古史上常称太昊伏羲氏,分布在豫东、鲁西南、皖北一带。

    从民族历史看,宿迁属于东夷族一支,淮夷族。淮夷族最大的国家是徐国,西周时曾定都过宿迁境内。徐国经历了夏、商、周、春秋四个朝代,共有44代君王,存世1600余年。徐国的1600多年的历史,不仅奠定了徐州文化中心的地位,也将宿迁纳入到了徐州的文化圈子里,这个时候可以称徐夷文化圈或淮夷文化圈。韩非子在《五蠹篇》中说:“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可见,宿迁作为钟国与犹国时是纳入徐国辐射圈子的。

    如果要追寻宿迁辉煌的发展历史,这一段应该值得宿迁挖掘总结。徐国的活动也包括在宿迁境内进行的。

    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的时期,被史家称“文化轴心的时代”,“处士横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伴随齐、鲁、吴、越、秦、楚、晋国家的崛起与齐鲁文化圈与吴越文化圈、荆楚文化圈的逐渐形成,在大文化圈上,宿迁则处于齐鲁、吴越、荆楚文化圈的辐射与交合处。徐国本土文化圈的弱化不仅是经济、军事、武力、政治力量的弱化,根本原因是文化缺少实力了,没有产生伟大的哲人与文化巨匠。齐鲁、吴越、晋楚强大,背后支撑的是文化,他们都有进步的治国理念、先进的制度、进取的精神、开放的心态。相对处于高度的文明对周边具有了辐射力、吸引力、征服力。

    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国灭,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公元前249年,楚国灭鲁国,山东、江苏、浙江都属于楚国的版图。

    从公元前512年到公元前223年的近300年历史过程中,宿迁是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大交融大汇合、大碰撞时期,是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得到融合的时期。

    项羽诞生了。项羽站在文化碰撞的交汇点上。项羽就是文化大碰撞的结晶。他出生宿迁,游历徐州周围,历练吴中,他是楚国将军的后代,又是喝黄河水长大的,起事于吴越。宿迁是多元文化碰撞地,他就是宿迁多元碰撞后融合形成的辉煌灿烂那一段历史的代表,他不仅代表了个人,而且代表了一段历史。项羽是一段浓缩了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西楚就是项羽,项羽就是西楚。西楚历史就是项羽的历史。

    如同任何时代文化大交流、大碰撞都产生巨人一样,这也是俊才云蒸的时代。刘邦出现了,萧何出现了,张良出现了。张良身上更多体现中原文化的东西,黄老之学;刘邦、韩信体现的是多元文化融合后徐宿淮地区(徐夷文化圈或淮夷文化圈)底层民众的东西,是弱势民众在艰苦环境中最智慧选择,也属于多元文化下融合的结晶。项羽则与刘邦不同,他身上有楚国的使命感,有楚国将军的担当,在齐鲁文化影响下还有楚国的一诺千金精神,有激情飞跃的东西。这使他站在变革时代的前列。项羽是楚国称霸与齐鲁称霸王、吴越称霸造就的西楚霸王。霸王文化造就新的霸王。

    宿迁需要霸王文化吗?历史需要。

    多元文化的碰撞在造就项羽的同时,也造就了宿迁从此是各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绞杀的地方,是逐鹿的地方。

    宿迁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即是多元文化辐射交融区,也是多种政治军事力量争夺地区。黄河、淮河流过这里,这里成为了历史上黄河与淮河的泛滥区。隋后大运河开通,又成为大运河与黄河的交汇处。大运河是商业交通的枢纽,水系历来是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南必得而后取有资,北必得而后饷运无阻”,连接南北文化的渠道,兵家必争之地。一般政权的更替都通过在这片土地逐鹿来完成。楚汉战争、三国战争、薛仁贵东征、黄巢起兵,现代淮海战役。战争就象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洗刷一遍宿北大地。生态类型决定文化形态,文化形态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果。这里的土地饱受战争的蹂躏,这里的人民勇于拼搏勇于挣扎。

    文化精神是具体的,常常借助于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宿迁的文艺形式是淮海戏,音调嘶哑、表现艰难挣扎幽怨精神特点。

    这里需要用“强悍”显示地域文化,用雄霸天下显示勇于拼搏与勇于挣扎。霸王思想是落后地区树立强势心理的依据。

   《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於积聚。”

    当然,宿迁生态环境还带来文化的另一面。战争出智慧,竞争促发展,是善于创造经验的地区。在宿迁,是最早向社会输出发展经验的地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在全国叫得响的“沂涛经验”,改革开放初期“春到上塘”“耿车模式”曾在全国名噪一时。江苏省是向全国输出经济发展模式最多的省份,苏南模式、南通模式、无锡模式,还有宿迁模式,这是宿迁文化对江苏省的贡献。体现出了多元文化碰撞地区、各政治军事力量绞杀地区智慧、务实特点。

如果要为宿迁寻文化之根,这个根应是项羽文化。项羽体现了宿迁地域特点,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处,体现了宿迁历史上的辉煌一页,创造出了一种后发快进的精神,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

    项羽是宿迁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之一,是软实力组成部分,是提高地区知名度的品牌与旗帜,是战乱频仍、灾害频发地区树立强势心理的精神支柱。

    用“西楚”能取代这一阶段的宿迁文化吗?

    如果,这个“西楚”是项羽建立的作为一代王朝的“西楚”是可以的,但这个“西楚”就是项羽,因为西楚的文化内容就是项羽文化内容。在西楚存在的三年历史时间里,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因为项羽还来不及进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礼乐建设,就开始了楚汉战争了。“西楚”等于项羽,为什么我们不直接以项羽命名呢?西楚雄风就是项羽雄风,西楚文化就是项羽文化,西楚精神就是项羽精神。

    如果用司马迁对汉“淮北、沛、陈、汝南、南郡”区域称之为“西楚”来代替宿迁这一段文化历史,似乎值得商榷。这个西楚、东楚、南楚的称谓是汉代古楚地的分类称谓。如同当今我们对中国东部、西部、东南沿海城市或地区的称谓一样。这个“西楚”构不成文化圈(区)概念。 “文化圈(区)”理论始自于十九世纪进化论学派代表人物格林布纳,作为概念的意义是对某种具有自足性、完备性和稳定性的文化区域的概括,这种区域应体现具有时间性和历史性的文化特质。“淮北、沛、陈、汝南、南郡”因为同属战乱频仍地区,所以在民风上体现了“剽轻”特点。但这些地区没有完备的文化、共同的文化发展时间,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化核心。东楚的文化核心是吴文化,南楚的文化核心是荆楚文化,那么作为区域的西楚文化核心是什么?是徐夷(徐国、淮夷)文化?这些地区恐怕很难全属于徐夷(徐国、淮夷)文化吧?这个“西楚”不能准确地代表宿迁最辉煌的一段文化。

    弘扬地方文化,共建美好家园,我认为宿迁应该打项羽牌。项羽是宿迁辉煌的一页,代表宿迁文化的历史融合后迸发闪光的一页。作为个人虽然呈现出悲剧美,但他的精神与文化却是永恒的,是宿迁高擎的旗帜。

    怎样对待项羽文化资源呢?我主张不仅仅将项羽作为文化研究对象,而且将项羽文化作为当代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内容。跳出宿迁市,与项羽活动地区共同构建“大项羽文化圈”。其具体内涵是,以项羽出生地宿迁为中心,以造就项羽的齐鲁文化、河洛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为研究内容,以项羽活动的区域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安徽、陕西为范围,在比较大的区域里整合研究资源,开发项羽旅游资源,打造项羽经济。

    构建“大项羽文化圈”可以避免一位历史名人被多地区争抢局面出现,同时也避免造成各地在争抢历史名人过程中对史实采取不严肃态度。

    构建“大项羽文化圈”对宿迁还会有如下意义:在提高宿迁知名度,树立“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强势心理同时,增加宿迁区域特色文化厚重感,塑造大气、大度、包容、开放形象。

    构建“大项羽文化圈”,丰富了研究层面内容:不仅是对项羽的研究,而且要开展相关问题研究,如徐国文化研究、徐夷(淮夷)文化研究;泗水流域文化研究;齐鲁文化、河洛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碰撞与融合研究;古泗州文化研究。开展项羽开发方面研究。

    构建“大项羽文化圈”,增加了对相关各地进行文化交流与协作工作。相关各地区文化研究协会、学会、团体是首先要合作与交流的对象。

    构建“大项羽文化圈”,使研究有了极大的目的性。为经济服务,需要官产研的结合、需要产学研的结合。

    怎样落实构建“大项羽文化圈”的设想呢?

    第一,以宿迁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为主体,开展对河南、山东、安徽、陕西以及江苏有关地区访问,建立文化交流机制。

    第二,扩大项羽研究群体,吸收旅游企业、投资企业、工业品开发企业以及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参加,将研究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搭建官产研、产学研模式。引导政府在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中带着围绕项羽历史资源开发的项目去招商;引导企业借助于研究开发项羽历史文化资源项目。

    第三,举办项羽文化论坛,逐步建立政府支持的论坛市场化运作模式:确立永久性论坛会址、成立论坛理事会、开发论坛会址景点建设。将文化论坛主题从文化主题向旅游主题、经济主题发展。将论坛打造成河南、山东、安徽、陕西、以及江苏相关地区党委政府经济协作合作平台。

 

上一篇:浅谈在戏曲中虞姬的形象演变与赏析2

下一篇:也说项羽

欢迎光临本网页,你是本页的第 625 位访客!
| ICP:苏ICP备16068320号-1  |   QQ:491988088  |  地址:虞姬网  |  电话:法律顾问:徐 伟  |  免费统计 | 公安备案号:32132202000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