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23 点击: 次 发布者:郇永良 - 小 + 大
欲问甘泉何处生?须知引水是何人。神洲大地谁为主?唯有东方红太阳。
起源简述
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运动。封建的、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旧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国家民主化和工业化的严重障碍。在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制定过《天朝田亩制度》,宣布“天下田由天下人同耕”,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出过“平均地权”和“耕者有田”的口号,但都没有能够真正解决中国土地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真正的土地革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革命根据地领导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发布关于土地问题指示。1947年九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总结了建国前革命根据地,新老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共同纲领》的精神,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的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冬,除台湾省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新老解放区3亿多无地的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700亿斤的粮食的地租。土地改革的完成,为我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为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开辟了道路。 我县也不例外,农民分到了土地,实现耕者有田土地改革制度,结束了资产阶级政权的统治和压迫,使广大上无片瓦,下无插锥之地的农民,热泪盈眶地伸出了双手,捧着自己分到的泥土,闻到了由史以来第一次芳香味,锲而不舍,觉得心窝里暖洋洋,甜滋滋,脸上露出了笑容。 热泪洗刷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笑容迎来了明媚的春光,在秀丽灿烂阳光的沐浴下,红旗在飘扬,山河在欢笑,举国上下一片欢腾,鹤欢鱼跃、莺歌燕舞、东庄敲锣鼓、西庄踩高跷、歌颂祖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人民高呼共产党万岁!
互助合作
50—54年,勤劳的农民喜气洋溢的耕种着美丽的沃土,希望获得好的收成,使之生活美满幸福。但是由于建国初期社会生产力低,国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即使拥有自已耕种的土地,具有收益,分配,处分自主权,然而仍有许多农户尚不具备耕种能力和条件。仅如我县南关荡地区在土地改革时,人均可分到二亩以上,一般家庭在10至20亩左右。在地多劳少且缺乏畜力和生产农具的户,耕种更加困难,加之水利,交通没有建设,虽然辛勤劳作,但因没有防灾抗灾条件和能力,所以只能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压根儿也谈不上科学种田。有民谚曰:“三麦三麦,百而八十”(指大麦、小麦、元麦)说的是每亩单产不过百斤关,如遇灾年,草籽无得。 55年,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存在种田难的实际问题,试行“互助合作(又叫互助组)生产方式,由农民自由接对,以达到劳力,畜力互帮互助的目的。这种方式只解燃眉之急,杯水难救车薪。 56年在互助合作生产形式上,向前迈进一步,扩大户数,组建“初级社”收益仍归各户。 57年又在“初级社”的基础上,党中央要求地方政府成立“高级社”,农民叫“社员”。社员的土地,私有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统一交给由二、三十户或更多户组成的生产队,归集体共有。这叫作“投社”,社员参加集体劳动,统一分配,实行县,乡,村,生产队,四级行政管理体系制度。
人民公社
58年全国农村实行撤乡建社政策,成立“人民公社”,下设大队(村)小队(生产队)县统一指挥。成立“人民公社”时,宣传口号很多,最为家喻户晓的是“人民公社真正好,全体社员更明了,千万户,才为好,一乡一社为适宜,集体生产更有利。”公社化政策的施行,以一日千里之速,排山倒海之势,万物惧让,一步跨进了“共产主义”,美好的理想已在眼前。“大跃进”开始了! 在大跃进的年代里,农村土地打破了生产队与生产队,大队与大队之间的界限,甚至跨村无偿调动劳力,畜力和其他生产资料,仿佛已经实现了“共产主义”,大力宣传“吃饭不要钱,不要人种田,全盘机械化,逍遥乐无边,生活供给制,共产心里甜”。五花八门的口号,令人头晕目眩,不知所措。仔细想想,不搞按劳分配,全凭人们的愿望搞供给制,其结果只能出现农民的“粗鄙”的平均主义,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在这个年代里,常常出现掩耳盗铃,拔苗助长,自欺自骗现象,把几户饲养的鸡抓到一起名为“养鸡场”;有的把树叶,青草切碎放在几口缸里,叫做“饲料厂”;有的把户数少的生产队社员,赶到别的生产队社员家生活居住,剩下的空房子,再把各家饲养的生猪归公赶进去,这里就叫“养猪场”;有的要求各户把储粮仓具,下面填上干草,上层放上些粮食让人参观,美其名曰:“丰衣足食粮满仓”。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比比旨是。诸如此类的怪象,不胜枚举。 58年下半年—59年上半年,以生产队为单位,施行社员集体吃食堂制度,不准各户自家烟囱冒烟,统一到食堂打饭回家吃,说是节省劳力,投入生产。春节除夕早晨,一个33户165口人的生产队,屠宰一头不足200斤猪,直到下半夜孩子都睡着时,大人才从食堂打回不足一斤肉,这是唯一的一道菜,因家中不准生火造饭,年就这样将就过。有户社员自娱自乐,写了一副春联:“拾草补漏屋,烧水过肥年”横批“年薪新年”。 大跃进宣传口号更是百花齐放,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大小村口,庄头巷尾,道路两侧,满田遍野都插上“大跃进”各式各样的标语牌。道路两侧距离不远筑一土墙,墙面上画着各种宣传画,有的画着“山芋长有磨盘大,拉不动,装不下,顺着大路滚回家”等。更有甚者把已经成熟待收的水稻连根拔起,扎成小捆挨靠在一起,站立在稻田里,稻穗上站着个小孩子,名谓“稻穗站童叟,亩产万斤不用愁”,图片后背景是一片广阔成熟金灿灿的稻田。说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随心所欲,无中生有,镜花水月的空头口号,脱离现实的乱象,是“浮夸风”的根源。浪费时间和劳力,使之成熟的庄稼不能适时收获,白白地让风雨侵失,得益是乌鸦,受害是农民和国家。 盲目、片面、荒唐大搞土地深翻,满田遍野“烧小窑”,谓之“增加土壤肥力”究竟是文盲还是科盲?不可思议的遐想与蛮干,不但没有把粮棉产量搞上去,反而停滞不前。 59年党中央发现机关领导,严重脱离现实,大搞浮夸风,于国于民无益,决定总结大跃进得失。先后从上海到庐山三次会议,其中撤销不切实际的社员吃食堂制度,恢复原来自家做饭平静的生活方式。 由“高级社”跨入“人民公社”,继而迈入“大跃进”刮起“共产风”,“浮夸风”严重地阻碍了社会发展。但只是一个层面,从另一个层面看,公社化制度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可否认的。农民土地归集体所有,有利于统一安排使用,大搞水利,交通农田基本建设,实现了河网化、畦田化、林网化。建起路渠配套,排灌自如,五沟相连,解决了水患灾害,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防御能力,为实现高产,稳产打下了良好坚实基础和雄厚的保障。实现了“条条连荫道,庄庄缘围墙,远去洪水患,迎来新天堂”的梦想。从而也打破了单干户,小作坊的小农经济生产旧模式,优点总是大于缺点。 60—63年,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降临,粮棉产量几乎降到冰点,水旱不收,缺衣少食,因营养不良导致浮肿病不是一人,亦有饿死者。人们生活情景,虽然不像前苏联所说:“中国人三个人只有一条裤子”衣不蔽体,日不聊生,度日如年,那样凄凉,但在农村爱美的男女青年,走亲访友却要借别人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穿,却是现实。 62年党中央为了发展农生产,提高人民生活,颁布了《发展农业纲要六十条》文件,明确规定社员按户划分0.3亩宅基地。为鼓励农民饲养生猪,改善人民生活,增加社会财富,每户划分0.2亩饲料地,为了补充社员口粮不足,每口人划分0.1亩自留地。(三田划分原则是根据地方人口与土地面积作出,不是一刀切)。宅基地,自留地,饲料地归农民私有,自由耕种分配,一直延用至今。同年秋,党中央又决定将集体土地,小部分划给农民自由耕种,收益归社员私有,这项惠民政策年底即被取消,说是搞资本主义复辟,修正主义抬头。 64年结束了三年自然灾害,恢复农业生产,人民生活虽然有了基本保障,但吃、穿矛盾突显。吃要多种粮,穿要多种棉,为解决粮棉争田的矛盾,国家采取购进国外能生产化纤布的机器,解决穿,扩大种粮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解决吃,使之人民生活稳步向前。 66—7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打破了农民平静的生活,迷漫的乌云笼罩神州大地,浩劫的十年中以“抓革命”为中心,“斗私批修”为重点,“人斗人”为目标。有民谣曰:“革命干部下大队,被斗人员地上跪。田里生产无人问,天天都开批斗会”。墙上有名单,田里无人干的局面随处可见,农业生产受到重创,粮棉产量下落。在劳动成果分配上,实行劳日工分制。分配形式采取夏秋两季核算,年终决算。一个劳动日只有0.03—0.20元。一整个劳力,一年所得经济收入不足200元,扣除粮草所剩无几。对于人多劳少或因病误工的家庭,还要“过支”自己出钱买生产队里的粮草,许多户年终分得的粮食,未到来年麦收已吃完。
三中全会
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春雷一声巨响,震惊中外。英明决策,如同航海舵手,拨开了迷雾,驱散了乌云,天空多晴朗,人民迎来了晨曦的曙光。安徽省小岗村第一个率先吃“螃蟹”分田到户。彼时,农民仿佛是:昨夜一场春雨过,草吐新芽泥润酥,又用双手捧起再次分得的土地。酥润的土壤,芳香的气味,催人泪下。热泪洒在命根子的土地上,融化了艰辛的岁月。小岗村树起了标杆,似春雷不及掩耳,推广到全国各地。 强劲有力地东风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然而在全国各地也不是立竿见影,有接受和认识新政的过程,分田到户政策落实快慢不一。 我县81年实行在生产队“五统一”下联户到劳全奖全赔责任制。由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与本组社员签订“农作物承包台同”,把生产队种植不同农作物田块,分包给部分社员劳作管理,分配制度不变。82年实行“人三劳七”一轮土地承包制。把没有劳力人口,分得生产队里种植土地面积30%,劳力人口占70%。这种承包制度延续到97年。全国“二轮”土地承包,是把生产队土地总面积与总人口平均化分。生育子女不增,死者不减,直到现在。 二轮土地承包至免征农业税期间,虽然解决了农民温饱,但负担沉重。上交费用名目繁多,高达十几到几十项,储如乡统筹,村提留,水电费,乡村道路积资,民兵训练,义务教育费等等。简言之,出售给国家仪价粮款,起初一季售粮款除扣费外,余款可买到一两袋化肥,而后所剩无几,甚至还要再出钱交费,否则,就组织小分队上门牵猪,杀树,扒粮食,搞有奖征收。一度出现少数农民弃耕现象。直到2005年,国家作出结束千百年以来,破天荒的免征农业税的英明决策,并明令禁止收取各项杂费,不仅如此,还给种田农民实行经济补贴等,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农民实实在在得到许多利益。时下不仅人民生活己达到小康有目共睹,还要全面达小康,实现伟大中国梦指日可待。人民生活会更上一层楼。
新型农村合作社
徐徐的南风,吹绿了神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党的英明决策给农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美满幸福生活追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饱穿暖,还要吃好穿美,建新房,买轿车,旅游等等。为实现吃饭讲营养,穿带比时尚,出门自备车,城乡都一样,阔步向前奔小康的梦想,掀起了农民进城打工潮。彼时也出现了青壮年外出 打工,老年人种田的新情况。面对依靠老经验种田的群体,对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和科学种田,以及全面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已是当今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新课题。 稳农富民伟大决策,彰显了国民生活是社会发展重中之重,是复兴伟大中国梦,人民全面奔小康的战略基石。 虽然全国粮食年年增产,但以户为承包土地经营模式,仍不能摆脱小而全,小农作坊经营状况,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而不可小觑。为此,国家采取推陈出新举措,大力鼓励和支持农民种好田。为保障农民种用的合法权益,政府颁发给农民《土地承包经营证》,进一步依法确认农民享有耕种土地自主经营权,收益分配权,持证抵押权等权利。大力提倡和试行热爱种田能手,创办“新型农业合作社”农民可以把承包土地投社入股分红,劳力参加社里劳动取薪酬;也可以采取土地租赁方式,把承包田出租给种田能手,收取租金,劳力到外地打工,另取酬金。但是在促进产业转型,调结构的同时,应当严格,在组建“新型农业台作社”时,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查,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方可为之。 为稳定农业健康有序发展,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土地良性 流转,既保护农民合法权利,又推动农业发展,有利于实现统一布局,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农田基本建设。有利于统防统治,有利于防灾减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有利于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进步提高,有利于发展特色产业,已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民富国强政策的落实,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法治兴国战略,更深入地跨入新时代的步伐。时下政通人和,商贾云客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成行,国内外良性互动,一带一路战略新举措,震惊中外,举国上下一片沸腾,已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复兴伟大中国梦,人民全面奔小康”并非是口号,而是真抓实于的硕果。现在提倡和试行的土地经营权合法流转,是我国农业纵深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政策不断完善,会产生新的产业链,如育种、耕作、播种收割、植保、仓储专业等等链式体系。 花香沭阳,万亩飘香。花农勤培育,经销四海忙。户户开网购,快捷更顺畅。土地流转,改变模样,拉动产业,成果辉煌。外宾来访跷指赞扬。沭水育珠,永放光芒。 土地是唯一不可再生的生产资料、资源,是民生之本,万物之源。工业化发展,城市化建设等,都离不开土地。半个多世纪以来,几经改革,强劲有力的推动了社会发展不可置疑。回忆过去硕果累累,展望将来信心百倍。沿着社会主义金色大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中国梦,勇往直前! 一张张的名片,记录了一段段历史片段,它不是故事,是事实。 |
上一篇:新中国成立初期沭阳情况回忆
下一篇:勤亷县委书记王纯高(诗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