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投稿 | 反馈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网站首页 > 虞姬文苑 >虞姬河畅想(散文)

虞姬河畅想(散文)

时间:2017-01-05    点击: 次    发布者:吕述谡 - 小 + 大

 

 

 

作为虞姬故里乡人,我多次的听到关于虞姬的传说,不同版本的故事感染着我,让我一次次的为虞姬唏嘘不已。

我最早接触关于虞姬的印象是在一个乡间戏班的表演中——

公元前202年,激战之后的垓下,夜凉如水,尸横遍野。

军帐内,落败的楚霸王项羽在摇曳的灯光下,举杯,仰头痛饮。霸王的目光落在夫人虞姬身上,愧疚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虎目含泪,悲声高歌:“力拔山兮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歌声凄凉,悱恻。心如刀搅的虞姬见自己的夫君落败,心中已很不平静,再听到大王如此关切自己,更是肝肠寸断。她平静自己的心绪,拔出长剑,翩然起舞。舞姿美妙绝仑,长剑闪烁寒光:“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仰颈自刎。

——那些发生在两千年前的惊天动地的事情,在今天乡间戏子的嘴里是那样的漫不经心。而那些流传的民间传说,更是让我生出许多感慨。一个细雨绵绵的傍晚,在虞姬的出生地——沭阳县颜集镇,一个吴姓老人向我讲了一个没头虞的故事。

垓下之战后,虞姬故里——沭阳县虞溪村得知这一消息后,已是江山姓刘,朝代改汉。意气风发的刘邦高唱《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当然,他在得意之余,并未忘记自己曾经的眼中钉、肉中刺——项羽、虞姬的族人。心存余悸的刘邦兴兵沭阳,欲将虞姬族人斩尽杀绝,以除后患。为了逃脱刘氏魔爪,虞姬族人被迫将姓氏更变为吴姓。而与虞姬相陛邻的项羽故里,也同样遭此劫难。举国上下,一时无项、虞之姓,只知贡、吴乃西楚遗姓,以至今天,人们仍习惯的将贡、吴之姓戏称为一家。然而,刘邦却忽略了一点,他另能令姓氏更改,却无法使虞溪枯竭,他更不知虞姬族人已将虞姬改为虞姬河。千百年来,这条默默无闻的小溪,滋养着多少代人朴素的心愿。

我问老人,你是不是与虞姬一姓?老人也没有回答我,只是淡淡的说,姓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心中想着就行了。我又问老人,心中想的是什么?老人也不回答我,自顾的做着手中的事情,在也不理我了。

距垓下之战二千二百多年后的一个傍晚,夕阳如血,百鸟归林,位于沭阳县颜集镇西首的虞姬河畔一片静寂。我再一次来到虞姬河畔。呈现于我眼前的河水清似明镜,柔似丝绦。邻近村庄鸡犬相闻,绿荫环绕,一派纯朴的农家景致。就是这条小溪,哺育了这样一个留芳历史的女英雄。溪畔有一尊虞姬塑像。此像不佩剑戢,淡梳红妆,裙裾飘飞,透出青春靓丽的风采,杏目之中,闪烁出活力和飘逸。

如今的虞姬故里已是举国闻名的花木第一乡,集市上商贾云集, 民殷仓实。在颜集镇,我苦苦寻找、体味两千年前的气息,然而却无一处古迹可寻,唯有这条虞姬河,聊慰思古之情。

虞姬河畔,一群刚刚放学的儿童快乐的唱着童谣,奔跑着、嬉戏着,不时撩拔起河水,溅起串串晶莹的水珠。目视眼前的一切,我想,年少的虞姬,肯定是喜欢来此河边游戏的。我甚至能想像出,在悠悠河水中,一只木桶船,船上坐着穿红衣绿褂的虞姬,一双纤纤素手,在清清河水中,划出层层波纹。这时的虞姬是快乐的,她唱着歌儿一边与伙伴玩耍,一边采摘河边的莲蓬、菱角,这河水承载了她太多的梦想和希望。这时,河边一定有几个血气方刚的少年男儿,他们是听到歌声,才来一睹虞姬芳容的。那时,项羽还没有出现,虞姬的生活平静而恬淡。我一直在想,如果项羽没有出现在虞姬生活里,她一定会平静地过完她的一生——嫁一个忠厚老实的丈夫,生一群活泼可爱的儿女,日子可能过得很清贫,但会很丰富,至少,不会在这韶样年华里黯然逝去。

虞姬在抹下那一剑之前,一定是面向东方的,因为那儿有着她日夜思恋的家乡,有着哺育着她的虞溪。虞姬那一剑抹得太沉重,她是在中国历史上抹了一道淋漓的伤口;是在中国文人雅士的心中,抹下了一道郁忧的情结;她同时也在虞姬河里荡漾起了最痛苦的一道涟漪。

对于虞姬的死,我至今仍难释怀,总觉得太不值。她的本意是想消除项羽的后顾之忧,断了眷念之情,然而,项羽太忧柔,他的性格本是如此,倘若不是性格的使然,也就不会魂断乌江,也就不会让李清照长叹不已:“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也经常在想,如果虞姬当时不自刎,与项羽一道杀过江去,又该是另一种情形。至少,项羽身边还有一个安慰的人。然而,项羽见与自己相濡以沫、出生入死多年的发妻都无力保护,三千儿郎,更是无一生还,他实在是无法向江东父老交待。历史是无情的,往往需要以血的代价才能换得教训,可等真正明白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只能留待史学家作以慨叹了。

虞姬死后,葬于安徽灵壁。明崇祯末年,乡人在虞姬河畔建庙塑像。旧时的虞姬庙有五间平房大殿,五间楼房后大殿。庙里供奉着身着戎装的虞姬塑像及百尊佛像。楼前还有从项羽故里梧桐巷移植来的梧桐树一珠,每到夏季浓荫蔽日,乃纳凉避署之盛地。秋季,梧叶黄尽,遍地秋声,引得多少文人骚客感怀不已。清乾隆年间,已逾古稀的著名诗人袁枚专程来到虞姬庙,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草舞湿胭脂。座旁合塑乌雕像,好访君王月下骑。”袁枚的诗章,更使虞姬故里闻名遐迩。

今在沭阳县境内,有两尊虞姬塑像。一尊在虞姬河畔,另一尊在沭城繁华地段。此像腰悬长剑,一身戎装,英姿飒爽,面向南方昂首远望,恍若再驰疆场。此像位于205国道收费站中心,又与袁枚诗意相吻合,落成后,全国各地前来瞻仰的游客绍绎不绝。

当我将思绪收回虞姬河畔,惊奇的发现在如锦的繁花中,一种叫虞美人的花儿悄然绽放,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似在慰就一缕芳魂。

上一篇:遍地虞美人

下一篇:凭吊虞姬

欢迎光临本网页,你是本页的第 649 位访客!
| ICP:苏ICP备16068320号-1  |   QQ:491988088  |  地址:虞姬网  |  电话:法律顾问:徐 伟  |  免费统计 | 公安备案号:32132202000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