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05 点击: 次 发布者:唐传涛 - 小 + 大
沭阳自古人杰地灵,或生于此,或长于此,或为官于此者,名垂千古者不胜枚举。胡简敬胡简敬(1631—1699 年), 字又弓,新河镇人。20 岁中举,顺治十二年(1655 年)二甲77 名进士,时年24 岁。被钦选为庶吉士,不久升国子监司业,主管教育。后升任吏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内阁学士。政绩卓著,深得顺治皇帝的赏识,康熙十年(1671 年),父病故回家奔丧。十二年春,与知县张奇抱合力重修《沭阳县志》。胡简敬勤于笔耕,诗文俱佳,著作有《二十一史通论》《太极图说》《朱陆异同辨》《题覆赎锾疏》《南征纪盛诗》《长白山赋》等6种,另写有大量诗词散文。吕又祥吕又祥,沭阳人,生卒年不详,字瑞龙,一字凤图。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治理定河有功,由藤县主簿被提为曹州府同知,因政绩卓著升任常德府知府。去世后,袁枚大恸,亲撰《常德府知府吕君墓志铭》,流于后世。吕氏一门三知府。除吕又祥外还有吕昌际和吕士淑。吕昌际(1735—1807 年),字峄亭,号莱园,吕又祥长子。曾任县丞、布政司理问、通判、山西平阳知府、太原知府,因政绩优异授冀宁道按察使事,正三品,著有《山右宦游录》等。吕士淑(1780—1820 年),字允夫,号小莱,吕昌际三子。嘉庆十七年(1812 年)为贵州司郎中,二十一年任吉安知府。虞 姬虞姬(? — 公元前202年),生于秦末,沭阳县颜集镇人,项羽爱姬。随夫出征8年,辅助项羽率各路义军推翻秦朝。后项羽与刘邦又进行了数年的楚汉相争。公元前202年,项羽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作《垓下歌》。虞姬怆然拔剑起舞,歌罢自刎, 以断项羽眷念之情, 激项羽奋战之志,演绎了千古绝唱霸王别姬。明崇祯年间,虞姬故乡人民在颜集镇西首建立虞姬庙,以祭祀这位巾帼英烈。虞姬以美闻名,以情为天,以贞为天,以忠为天,以德为天,以国为天,备受后人推崇。在中国,同时以“虞美人”作词牌、作花名,虞姬独享其荣,全国数省建有虞姬庙、虞姬墓,并有以虞姬命名的虞姬的山、河、沟、园、林、桥等,形成了独特的虞姬文化,也是沭阳独有的文化名片。沈 括沈括(1031—1095 年),字存中,钱塘(今杭州)人,北宋初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科学家。宋皇祐六年(1054 年),沈括以父荫入仕,任沭阳主簿,继任东海、宁国(今安徽宣城)、宛丘(今河南淮阳)等地县令。嘉祐八年(1063 年),沈括中进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出使辽国。晚年居润州(今镇江市)梦溪园,博学多闻,天文、地理、典制、音乐、医药,无所不通,所撰《梦溪笔谈》内容丰富,考辨精深,为后世保存了许多可贵的历史和自然科学资料。沈括在沭期间,目睹沭河长期失修,淤塞成灾,民生维艰,为此深感痛心疾首。后上司调走县令,命其代理县政。沈括毅然废除扰民禁令,组织县民疏浚沭河,修“百渠九堰”“得上田七千顷”。沈括勤政爱民,深得人心,昔入县志,今兴建梦溪公园,塑像立于园内,并将城内一主要桥梁命名为沈括桥,永志不忘。王师心王师心(1097—1169 年),字与道,浙江金华人。宋徽宗政和八年(1126 年),进士及第。初为海州沭阳县尉,先后出任江西、福建、湖北、浙东安抚使,大理寺丞。王师心曾率领地方民众挫败水泊梁山首领宋江,致使宋江兵败沭阳后退至海州,被知府张叔夜设伏招降。郇 旃明朝开国以来沭阳首位进士,鸿胪寺(负责招待外宾)少卿,正四品(洪武三十年),授给事中。一生为官清廉,见识高人一等。胡 琏胡琏(1469—1542 年), 字重器,别号南津,沭阳县新河镇人。明朝时曾任刑部侍郎、户部侍郎、巡抚,正二品。胡琏幼时聪颖好学,尤其爱好书法,喜交文友。明弘治十八年(1505 年)乙丑科进士及第,任南京刑部侍郎,出为闽广二省兵备道。其时,葡萄牙侵略者恃其坚船利炮,入侵我闽广沿海。胡琏到闽南,挑选精兵,驾乘兵船,劈风斩浪,浮海登陆,打败敌人,国威大振。胡琏乘胜率兵南下广东,收拾了南海一带的葡萄牙匪寇。正德七年(1512 年),胡琏出奇兵,以帆船、火器、大刀、长矛,攻下敌人3 艘舰船,夺取了敌人的利器,擒获盗匪官兵,一举荡平南海之敌,并将缴获的葡萄牙火炮加以改进,使中国的火器品质跨越了一大步。胡琏在任时,执法如山,政绩卓著,后有功晋升巡抚,又改任户部侍郎,晚年兼修国史。胡琏精通儒学,告老还乡后,教诲生徒甚多。如邹守益、程文德等,均受过胡琏传授指点,后成为著名学者。胡琏长子胡效才、孙胡应嘉皆进士及第。其余儿孙均闻名于当时。一门三进士、两举人,实属罕见。明征安南(今越南)时,朝廷不顾胡琏年事已高,再次起用,委以督运粮饷。胡琏老当益壮,欣然领命,为国效力。胡琏73 岁病故,众多名流学者赋诗献文,以寄哀思。他的遗著有《南津诗集》行世,其余诗文惜均散佚。资料点击胡氏一门三进士胡效才:胡琏长子,明正德十二年(1517 年)丁丑科进士,授河南道御史,后改任真定府知府。胡效才以国事为重,对败坏朝纲的宦官痛斥弊端,上疏弹劾,深得朝野称赞。胡应嘉:胡琏之孙,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 年)丙辰科进士,后人称之胡氏一门三进士。胡应嘉初任江西宜春县知县,不久任吏部给事中,后三迁都给事中,湖广布政司左参议、中议大夫,正三品。他恪尽职守,不畏权势,主张仗义执言,时称“敢言”“忠直”的贤臣。刘 綎刘綎(1558—1618 年),字省吾,南昌人,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大将军都督刘显之子,万历年间武状元,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刘綎先抗缅甸,后抗日倭,己未三十八年,倭寇窜到沭阳吴集一带,骚扰百姓。朝廷派遣刘綎驻防吴集,抗倭护民。刘綎备倭防贼的主要战略是墩阜连营,分兵把守,传令相约,携手聚歼倭寇,吴集民众纷纷增援粮草,军民并肩作战,屡挫倭兵。万历皇帝下诏刘綎担任防御倭寇的总兵官, 先后两次入朝抗倭,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开始播州之役,随后平定杨应龙之乱。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刘綎在抗击后金军队时于萨尔浒之战中殉国。郑显正郑显正(?—1730 年),字执中,江西建昌(今永修县)人。清雍正六年(1728 年),以举人任沭阳知县。郑显正为政清廉,到任后,知沭阳财政虚空,底子贫薄,便着手精编减员,对三班六房择优留用。郑显正视贪官如仇敌,在任期间曾将原知县、大贪官傅梦熊捉拿归案,为国家和百姓除了一害。郑显正在沭阳任职3 年,于雍正八年病故。死后,竟无钱安葬,沭阳百姓无不悲痛,纷纷捐资为知县郑显正操办丧事。郑公灵车上路时,沭城大街小巷,哭声不绝,沿途万人含泪,目送灵车归里。袁 枚袁枚(1716—1797 年),字子才,小字瑞官,号简斋,又号存斋,晚年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袁枚幼有异才,年12 进县学,赋《铜鼓》诗立就。23 岁中举,27 岁折桂,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八至十年(1743—1745 年),任沭阳知县。时沭阳水、旱、蝗、瘟疫四害横行,袁枚下车伊始,目不忍睹沭地悲惨境况,愤怒斥责暴政害民罪行:“苛政猛于虎,蠹吏虐于蝗!”遂毅然开仓济民,减免赋税,以纾民困。乾隆八年为消除水患,组织县民修筑北六塘河子堰,疏浚前山河(即前沭河)并加筑子堰。袁枚为政严明,理案敏捷,使奸吏悚息,豪民敛迹。袁枚重视教育,使沭阳文风为之一变。他独具慧眼,举荐邑人吕又祥,并亲自指点文书。后辞官居江宁,仍不忘置吕于身边。 由于袁枚推荐,又祥跻身仕途,治水,名震一时。袁枚在沭任上,于衙前手植紫藤一株,绕槐而上。今紫藤苍劲古拙,枝繁叶茂,邑人呼为袁公藤。袁枚卒于嘉庆二年(1797 年),终年81 岁。著作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随园食单》等。今沭阳县城内有一桥梁命名为袁枚桥,以示纪念。王钦霖王钦霖(1800—1847 年),出生于沭城东关,字雨亭,进士,授官吏部考功司主事,正六品。秉公办事,深为世人爱戴。道光十五年出任顺天府试问考官,著有《王吏部遗集》等20部。程开聚程开聚(1764—1850 年),祖籍安徽歙县,其六世祖外出经商,先迁居淮阴清江浦,后定居沭阳。程开聚因善交际、精经营,财源大进,几年时间利润超百万两银;购地1600 余顷,东至涟水、东北至灌云、北至新沂、南至沭阳钱集、西到沭阳颜集一带,纵横200余里;又先后在赣榆、连云港、淮安、镇江设立行栈;在沭阳城乡开设粮行、当铺、钱庄、布店等27 爿,以“恒”“泰”为店号,称“九恒十八泰”,其中,“震泰”号最负盛名,声名远播江淮数省;并在灌云板浦从事盐业,一时财势旺盛,号称“淮北巨富”,与南方胡雪岩、北方乔致庸(乔家大院代表人物)齐名。程开聚多行善事,多次出银赈灾,又出资20万两白银抗英,被晋封“资政大夫”,钦命二品顶戴,在沭阳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程开聚致富后,在沭城建1000多间楼房和瓦房,主要集中在县上海路与学府路之间,使近千年的沭阳城区面积扩大了约一倍。主宅为七进院,徽派建筑,并建有厨房、磨坊、仓房等,其间还建有程氏祠堂、学堂、花园等;房屋建筑棹楔峥嵘,鸱吻耸拔,花草树木四时飘香,院中有园,园中有池,池中有厅,加之27 爿店铺,沭阳县城房屋接近一半为其所属,形成了功能齐全、规模较大的街区,当时沭阳城区的建设规模、体量以及知名度与繁荣度,在周边较大区域被予认可。李映庚李映庚(1845—1916 年),字啸溪,沭阳县城马巷人。清光绪十五年朝廷开乙丑科,李映庚中进士。他历任永平、正定、天津等七地知府。李映庚博学多才,特别喜好音乐,笙箫管笛,无不精通。平时他对昆曲颇有研究,著有《昆曲谱》一书,并在北京创立昆曲社。光绪二十三年,李映庚任天津知府,因精通音乐,袁世凯出面请他效仿外国陆军建制,从西欧购买一批铜管乐器,为新军创建了一支军乐队,并成立“军乐传习所”, 李映庚亲任所长,教授军乐。新军训成后,慈禧太后来小站检查,听到军乐队演奏了《马赛曲》,十分欣慰。其后,李映庚奉命修撰军乐,自编歌词,配上工尺谱,创制军歌十余阕。他又把这些军歌编成《军乐稿》一书(上下册)出版,成为我国现代军事史上第一部军乐专著,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内。李映庚也因此成为我国现代军乐的创始人。刘清韵刘清韵(1841—1915 年),女,又名淑曾,字古香,小字观音,生于江苏东海。18岁时嫁沭阳钱集钱梅坡为妻,夫唱妇和,皆以笔墨相怜,于书香中开始了她的创作生涯。其父亲刘蕴堂系二品封盐商,家境优裕。她6岁从师受学,诗、词、曲、传奇,无所不精。著有《小蓬莱仙馆诗钞》《瓣香阁词》《小蓬莱仙馆曲稿》《小蓬莱仙馆传奇》等达24种,流传颇广。著述之丰,在中国戏剧史上,女剧作家之中实属罕见。晚清名士俞曲园称赞其作“虽传说旧事,而时出新意,关目节拍,皆极灵动。至其词则不以涂为工,而以自然为美,颇得元人三昧”。其中《丹青剑》《天凤引》《飞虹啸》3个传奇被收入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聊斋志异戏曲集》。其他诗、词、曲稿于光绪三十五年刊入《著作林》。白 夜白夜(1919—1988年),原名费启,笔名白夜,沭阳马厂镇秦马棚小费庄人。1940年在东灌沭边区从事教育工作,积极投身抗日斗争,风行一时的《十里好风光》即为此期间作品。先后在《淮海报》《苏北日报》做记者。1952年调到《人民日报》社任编辑,毛泽东主席曾称赞“白夜能写”。白夜于1988 年4月17 日与世长辞,终年69岁。其著作有《十里好风光》《黑牡丹》《黄花集》《剪影》《背影》《掠影》《四季青》《革命热情和求实精神》《杨家将全传》《乱世纪》《天桥》等。吴印咸吴印咸(1900—1994年),沭阳人,曾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吴印咸与世纪同龄,是中国革命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和记录者,在其70 余年的摄影生涯中共拍摄了数万张照片、7 部故事片和5部纪录片,成为我国一代摄影大师,曾作为电影界代表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并任会议摄影师,其著名作品有《白求恩大夫》《延安与八路军》《军队开荒》《南泥湾》《重庆谈判》等。拍摄了著名电影《马路天使》《风云儿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便出自该片),其早期作品《晓市》《难兄难弟》(国际金奖)《饥寒交迫》《觅食》等,便是以沭阳为背景所拍摄,这些作品是留给沭阳后人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谷广发谷广发(1911—2001年),艺名谷大发。淮海戏一代宗师,谷派创始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著名淮海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谷广发是淮海戏谷派艺术创始人,集编、导、演、奏于一身, 主演、导演、编剧、艺术指导淮海戏剧目近200出,新创男、女腔20多种,创定淮海戏男腔基本调“东方调”,创新淮海戏板三弦弹奏手法。谷家班在淮、涟、灌、沭、泗一带,“百演百响”。他为淮海戏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观众和同行誉为“淮海戏王”。 |
上一篇:袁枚手植紫藤
下一篇:沭阳各乡镇逢集、逢会日期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