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投稿 | 反馈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网站首页 > 虞姬文苑 >虞姬故里何处寻

虞姬故里何处寻

时间:2017-03-01    点击: 次    发布者:海涛 - 小 + 大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虞姬的记载十分简略。我们对她的了解,大都是从野史和民间传说中得来的。从江苏省宿迁市项王故里陈列的文字中得知:项羽的生地,在今宿迁古城的梧桐巷,而虞姬的生地,则是在宿迁东北不足百里的沭阳县颜集镇虞溪村。

    踏上沭阳县的土地,如同踏进了一片绚丽多彩的花海。原来,这里就是著名的中国花木之乡。矗立在沭阳古城十字街头的虞姬雕像,含情脉脉的眼神中,除了柔媚,还隐隐透露出一股逼人的英气。这位随征夫人准确地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虞姬故里到了。

    然而虞姬的生地距离县城还有一段路程。我们驱车疾驰,一路穿行在三月的新绿和五彩缤纷的花丛中,处处是玉兰夹道、紫荆掩映,满眼是迎春灿然、绿梅含苞。花丛深处,似乎有虞姬的身影在忽隐忽现……

    终于,我们来到了颜集小镇,这里,离虞溪村仅有数里之遥。像沭阳县城的十字街头一样,此地也矗立着一尊高风亮节的汉白玉虞姬雕像。这是一位清纯的花季少女,婉约清丽,亭亭玉立,深情地注视着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一片故土。明崇祯十七年,故里的乡亲们怀着一腔敬意,曾经在距离雕像不远的一处地方,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虞姬庙,把这位巾帼女杰当作了神灵供奉。清乾隆年间,乡人吴九龄、叶祥麟等人,又为虞姬庙扩建了中殿、后殿。三殿飞檐高挑,气势恢宏。遗憾的是:这座庙宇已经毁于日本强盗侵略中国的战火之中。随着岁月的流逝,巍峨的正殿,壮观的中殿、后殿、寺院、庙门、水井……已经完全在历史的烽烟中消失殆尽。

    跨过虞溪桥,沿着左岸的乡间大道前行,不久便来到了虞姬的生地——虞溪村。小小的村落,与千百个苏北平原上的村落一样,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弯弯的虞溪河,静静地从她的身边流过,带走了虞姬的童年和少年,带走了她的苦涩和欢乐,而留下来的,只有沧桑的岁月……

    历史没有在这里留下虞姬的故居,没有留下与她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相关的任何实物,她的足迹,被历史的烟尘全部湮灭了。然而,她却依然活在故里的乡亲们心中。村民们因为此地是虞姬的故里而自然生发出的自豪感,在与我们的交谈中溢于言表。这里,还有一种传说:刘邦击败项羽之后,虞姓家族的人们为了免受株连,把“虞”字的字头去掉,一律改成了“吴”姓。无论这一传说的真实与否,虞姬的故里甚少虞姓,而吴姓十分普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虞姬天资聪颖,自幼习剑学文,能歌善舞,在这里度过了十多个春秋,成长为一位能文能武的少女。至于她与项羽的结识,则纯属偶然。那是在一次阳春三月的庙会上,虞姬因为看到英姿勃发、勇武过人的项羽奋力举起大殿前的千斤铜鼎而倾慕不已,从而相识、相知直至发展到相爱。后来,到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宿州的大泽乡揭竿而起,高举起反抗暴秦的义旗,并一路西进,直扑秦都咸阳。义军攻占陈(今河南省淮阳)后,在这里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自立为楚王。正是在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影响下,项梁和他的侄子项羽杀死了秦会稽郡首殷通,率领八千子弟兵,在这里举行了江东反秦的起义,项梁还被任命为张楚政权的上柱国,并带兵西进。也就是在这时,虞姬与项羽喜结连理,她开始了追随项羽南征北战、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正因为如此,虞姬的家乡人尊称她为“随征夫人”。当时的虞姬,正值十七岁的锦绣年华。

    说到这里,我们还必须提到与探寻虞姬故里有关的另一个版本。这个版本有着浓重的民间传说色彩。传说认为:虞姬的故乡,是在苏州河流经的上海县华清乡境内。就在这里的河面上,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土墩,乡人称它为虞姬墩。广为在这一带流传的民间故事称:虞姬死后,这一不幸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她的故乡。虞姬的两个妹妹听到这一噩耗之后,痛不欲生,发誓为姐姐报仇雪恨,要与汉军决一死战。可是,毕竟兵力悬殊太大,姐妹俩终因势单力薄而战死疆场。乡亲们将她们姐妹俩的遗体运回故乡后,偷偷地安葬在苏州河中的那个土墩之上。后来,为了纪念虞氏三姐妹,乡亲们便把这个土墩叫做虞姬墩了。时至今日,这里还流传着虞姬的两个妹妹为了给姐姐报仇而在战场上与汉军英勇厮杀的故事。关于项羽与虞姬的相识,也有一段颇为合乎情理的传说: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在吴举行起义之前,积极招兵买马,同时他们还四处物色民间的工匠,为八千子弟兵打造兵器。当时,虞姬的家乡上海和苏州(时称吴)一带均属会稽郡,吴即为会稽郡治。项羽为了督造兵器,物色到了一位名叫虞子期的铸剑高手,此人正是虞姬的哥哥。在后来的交往中,两个人成为好友。而项羽和虞姬也一见钟情,很快便双双坠入爱河。于是,便有了后来的随夫征战、霸王别姬等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照此看来,把虞姬的故里说成是今上海县的华清乡,也并非空穴来风,起码也应该算作一家之言吧!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现实生活中,不少地方往往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大打名人牌,追求名人效应,这就不可避免地闹出许多违背历史真实的笑话。争抢名人生地,争夺名人葬地,争当名人后裔……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至今尚未看到颜集镇与华清乡为争夺虞姬生地而大打笔墨官司或大打口水仗的事端出现。清嘉庆年间的河南南阳知府顾嘉蘅老先生曾经在南阳的武候祠留给我们一副楹联,他以豁达的心胸,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多少个朝代以来关于诸葛亮的生地到底是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这一旷日持久的争执,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上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下联: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顾老先生的见解真是看大端而舍末节,超然脱俗。关于虞姬的生地,我们何不也效法顾嘉蘅老先生的观点,知道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巾帼女杰,她用她的生命去殉忠贞的爱情,她用她的花季年华去殉丈夫的霸业也就行了。如今,她正长眠在宿州灵璧的大地上。

    为她新扩建的虞姬文化园,面貌一新,碑廊、雕塑、生平事迹陈列馆、墓冢……蔚为壮观。

    清明时节,墓草青青,护卫着她紫色的英灵,来到这里凭吊她的人流,络绎不绝。清人郑板桥在他的诗篇中这样唱道:霸业一场无片土,美人千载有芳踪。虞姬若是有在天之灵,也应该感到莫大的欣慰了。1925年,长沙人宋毓衡为虞姬墓树了一块2.3米高的墓碑,碑额四个大字:巾帼千秋。两侧是一副集句而成的楹联。上联: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下联: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这副名联,生动地道出了人们在凭吊虞姬时那种悲恻幽惋的心境。……

    “战骨已枯存故垒,野烟寒雨荻花秋。”虞姬的故里也好,墓冢也罢,所有这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而对于历史的探寻,有时候就如同解一道数学上的方程式一样,解来解去,结果却是“无解”。每当这时,我们不仅会问:历史是什么?英国史学家马俢·阿诺德给我们的答案是:历史是一条充满谬误的浩淼的密西西比河。

    他说得真好!

上一篇:虞姬和五言诗

下一篇:霸王别“机”

欢迎光临本网页,你是本页的第 804 位访客!
| ICP:苏ICP备16068320号-1  |   QQ:491988088  |  地址:虞姬网  |  电话:法律顾问:徐 伟  |  免费统计 | 公安备案号:32132202000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