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20 点击: 次 发布者:岳松 - 小 + 大
咸丰年间,东流镇(今七雄)高树村经年洪水肆虐,每每被淹村民便会结伴前往县城讨饭度日,等待洪水退却后重回家乡搭建茅舍,开荒土地重新生活。当时村上有两户人家,一户姓王,一户姓吴,两家相隔不远,两家各有一子,同年同岁,打小便为要好的玩伴。 同治元年,捻军入境,战祸不断,百姓民不聊生。二月,捻军千余人袭击城东,百姓遭殃,王、吴二子趁乱逃离,一口气逃至县城,其时二人年方十八,身无分文,唯以讨饭谋生。 一日,两人讨到邑富绅程立炜家槽坊,槽坊杨师傅乃山西人,年事已高,心地善良,见二小可怜,便以槽坊人手匮缺为由,向程家账房吴先生申请留用二小,吴先生应允。自此,二小便留在了程记槽坊当起了学徒。 农村孩子吃苦耐劳,加上二子异常勤奋,杨师傅甚是喜爱,故在日常工作时,倍加关照,将平时不传的酿酒技艺悉心传授。一是师傅无私教导,二为两人全心学习,短短两年,二子便将传统的酿酒技艺学会了十之八九,这难免遭槽坊其他工人妒忌,但忌于杨师傅,皆敢怒不敢言。 就这样又平淡的过了三年,老杨师傅突然患病不起,临终时将二子唤至床前,叮嘱二人往后要遵循“酒品如人品”的行业道德,对待传统技艺要持之以恒,不可弄虚造假。随后各自给了他们两个锦囊,杨师傅将自己毕生研制出的十二道酿酒配方均分为二传给了他们。不久后,老杨师傅病逝。 失去了杨师傅庇护的二子在程记槽坊受尽排挤,最终二人选择了离开。两人辞别账房吴先生,拿着结来的工钱,回到了故乡高树。回来后两人和家人们作了商议,决定各自创办槽坊,一来酿造美酒服务乡里,盈利度日;二来能够将老杨师傅的酿造工艺得以传承。 时隔不久,王记槽坊和吴记槽坊相继落成,王记槽坊坐落在高树村东北头河堤边,吴记槽坊坐落在王记槽坊东一公里处河堤边(今双条河村沈庄组附近)。槽坊落成后不久头槽酒便生产而出,酒香远飘数里,四乡八镇的人闻香而至,一时间槽坊内外人流不绝,甚是热闹。后来有不少流民及村上长子婚后下宅选择定居槽坊周围,慢慢的形成了两个小村落。大家便以槽坊主的姓氏及锅甑来命名村落,王记槽坊所处村落为“王锅甑”,吴记槽坊所处村落为“吴锅甑”,旧时文人甚少,加上本地方言中“甑”和“镇”稍有雷同,所以一直以来本地人都称两处为“王锅镇”和“吴锅镇”。 因时逢乱世,当地百姓饱受水灾、战乱祸害,生活极其困苦,根本无闲钱饮酒,加上兵匪隔三差五袭扰掠夺,兴旺不久的“王记槽坊”和“吴记槽坊”便陷入了绝境,遂停产败落。1949年8月中旬的一场水灾,彻底冲毁了两间槽坊,据“新沂河年鉴”描述:“洪水茫茫,可以平地行舟。”洪水退却后,两处居民极少返回,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导沂整沭》工程开工后,两地恰处搬迁范围,自此,两地仅剩地名流传坊间,再无居民。 |
上一篇:宋江败走阴平城
下一篇:新中国成立初期沭阳情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