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投稿 | 反馈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网站首页 > 虞姬文苑 >从虞姬墓到霸王祠

从虞姬墓到霸王祠

时间:2016-12-05    点击: 次    发布者:马怀文 - 小 + 大

      作为宿迁人,对项羽和虞姬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因为不仅仅霸王别姬是一曲动人心魄的千古绝唱,还因为他们是宿迁的英雄美人。一个出生于宿城区的梧桐巷,一个来自沭阳花乡颜集,而家乡的儿女最终未能魂归故里,一个香陨灵璧,一个气断乌江。这两个地方都在安徽,距宿迁不远,但是一直未能去看看,尤其是沿着垓下古战场的遗迹,寻访项羽的英雄陌路,成为我的一个长久的念想。

        终于,一个周六的早晨,我抛下烦琐的生活和工作,跨上摩托,迎着微凉的清风,去了却自己的夙愿。

      旅游的方式很多,为什么要选择摩托?尤其是对于我这样一个看起来斯文白净的中年人,不开车不坐车,骑着摩托千里走单骑,在旁人的眼里或许是另类的,甚至认为是很唐突的。确实,我也觉得寻古访幽骑摩托不是个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是骑马。

现在的旅游,无非是跟团和自由行。寻访虞姬项羽,这条冷僻的线路自然是没有专门的团队,即便有,我也不愿同行的,跟团游的经历告诉我,跟团游是文化之旅的灾难,除了行程有人安排不用自己操心这唯一的“好处”,其他委实别无快乐可言。而从被别人安排好自己的行程这个角度看,这唯一的“好处”也算不得是好处了。

      但这只是我选择摩旅的缘由之一。另一个缘由是我认为,摩托之于汽车,更接近于驾驶和旅游的本质。马达在胯下轰鸣,风在耳旁呼啸,身体在天地间驰骋,心灵贴着大地飞行,这种自由酣畅的感觉非亲历而不可得。而汽车,给人一种局限的空间、局促的姿态,和历史与景观不仅隔着岁月,也隔着厚厚的铁皮、塑料和玻璃。如果说,汽车是把你快速地从一个景点送到下一个景点,那么摩托则是载着你在全部的风景里无缝穿行。当然,骑自行车,甚至徒步,穿行风景更深入,我也佩服采取这两种方式的旅行者,但是,近乎苦行的疲乏苦累,以及时间上的迟缓,会让旅游的文化体验大打折扣。我需要的是旅行,而不是修行;我是一个自由的旅游者,而不是一个跋涉的苦行僧。所以,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男人,必须有一匹坐骑,过去是战马,今天是摩托。摩旅,自然是骑马之外最好的旅行方式。于是,我骑着这匹铁马,向着两百多里外的灵璧飞奔而去。

      灵璧离宿迁不远,虞姬墓离灵璧县城也不远,穿行在微凉的清风里,伴着马达轻快的欢唱,两个小时后,我来到了位于灵璧县城东、宿泗公路南侧的虞姬文化园。下车穿过一座楚汉风格的门楼,往园子里直行百十步,在主道的左侧,有一片苍翠的林子,林中有一个不足两米高的土丘,被低矮的石垣环护着。墓前刻有“西楚虞姬之墓”六个大字——这就是一代美人虞姬的香冢了。

      园子里人不多,很安静,只有两个穿着骑行服的游客,以及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姑娘。我绕着虞姬的香冢静静地走了一圈,在虞姬白玉塑像前停了下来。但见虞姬柳眉杏眼,明眸皓齿,身姿绰约、亭亭玉立。塑像四周,立着一些诗词歌赋的石刻。据介绍,在唐宋年间,灵璧作为京师通往东南地区的必经之道,文人墨客往往三五成群到虞姬墓前凭吊揽胜,然后吟诗填词以发思古之幽情。有一幅对联,颇为伤感:虞姬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虞姬墓位于垓下古战场以北约60余里,当年虞姬自刎后,项羽带着她的尸体“向南驰走”,那么为何虞姬葬身此处呢?相传,项羽南下突围时,汉兵紧追不放,项羽无奈丢下了虞姬的尸体。虞姬的尸体被来不及突围的楚兵移葬于此,这里的村庄后来也就叫做“虞姬村”。虞姬墓历经千年,几经毁损,又几经修建,目前扩建成一座占地近300余亩的虞姬文化园。

      我在园内慢慢地走着,园内有不少的陈列室,砖木结构,粉墙小窗,青灰色小瓦。室内陈列着垓下和虞姬墓中出土的文物、有关的史料和诗词歌赋。但是这些我都没有去细看,我总觉得,虞姬墓是这个文化园里唯一值得一看的地方,如同其他各地保护不足、开发有余的各类“古景”,馆舍亭台水榭建了不少,但是都没有历史的厚重感,一些所谓实景再现的塑像,更是粗劣得很,毫无文化韵味,看了反而破坏了脑海里原有的念想,不如不看。

乌江离灵璧有五百余里,我是在第二天早上骑着摩托沿着项羽北路进入乌江镇的。镇子不大但是很繁华,也很干净舒朗,一些有关项羽的地名,让我觉得这个陌生的地方亲切而温暖。霸王祠建于乌江镇东南凤凰山上,距长江直线距离一千余米。史书记载: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后人立祠祀之。霸王祠最盛时有厅、殿、厢、室99间半之多,传说帝王方可建祠百间,项羽未成帝业,只得少建半间。

      霸王祠景区内古树成荫、庙宇巍巍,清幽而肃穆,很有历史的代入感。祠前有清朝贡生范琴波的对联:“司马迁乃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杜师雄是豪士灵祠大哭至今墓木有余悲。”院子正中为享殿,竖有霸王的巨型雕像一尊,只见霸王身体前倾,双目圆睁,一手仗剑,一脚向前踏出,威风一如往昔。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霸王祠这尊项羽立像和宿迁项王故里的那尊身姿相貌十分相像,只是这里的霸王像是红褐色的,上面的匾额上书有四个大字“叱咤风云”,而项王故里的是白色的,匾额上写的是“盖世英雄”。一南一北,一红一白,一个人生终点一个人生起点,倒也颇让人几番唏嘘几多回味。

      享殿后是墓区,通往墓台的石板神道古松掩映,旁立四对石人石兽,粗犷简约。墓台四周有仿白玉栏杆,中立“西楚霸王衣冠冢”碑石一方。墓成椭圆状,墓前右侧有地下墓道入口。我不惧怕鬼神,一个人下到漆黑的墓道走了一圈,墓道两边墙壁上刻着不少人物车马花鸟神兽,在墓道尽头,放着一口空的素色的棺木,这里是主墓室,旁边也就是墓道出口了。

      出了霸王祠,我又去看了景区里的乌江亭、驻马河、抛首石、碑廊等一些景点。巧合的是,在这里我又遇见了昨天在灵璧虞姬文化园见到的那个大学生,她也认出了我,一问,原来她是复旦大学的研究生,也是特地来寻访项羽和虞姬的古迹的。我原本以为,现代的年轻人关注明星的多,不太关注历史,但是从这个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历史人物穿越岁月的光芒。从古至今,英雄,从不寂寞。

路上我一直在想,宿迁人为项羽虞姬修庙筑园是出于乡情,他乡也如此爱戴他们缘由何在?据说虞姬墓非独灵璧有,霸王祠也非独乌江有,各地此类景点颇多。其实,对于项羽之死,以及对项羽其人,无论在学界还是民间都是有争议的。如近年有学者考证项羽不是自刎乌江,而是被刘邦大军追杀于定远东城,如果一代霸王是这样的死法委实是窝囊,与大家熟知的不肯过江东自刎而死,真是大大少了悲壮的英雄色彩。而对于项羽为人,评价也大相径庭。有的说其刚愎自用,残暴尚武,也有人赞其英勇善战,身先士卒;有的认为他目光短浅,是一个“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也有人赞其坦荡直率、豪气干云,直至英雄末路,也没有苟且偷生,而是从容自刎,虽败犹荣,虽死犹生,真乃盖世英雄。

      每一次的旅行都让我感受到,我们对于现实和历史的理解,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个人感受,即便所谓的客观而理性的共识,也只不过是更多的个人主观感受的交集。我们的褒贬都是自己内心意象和价值观在历史人物身上的投射和回响。如同我们凭吊项羽和虞姬,与其说是欣赏他们本身,不如说是在他们身上寄托自己内心对于英雄美人的意象。英雄感动了我们,我们也解构了英雄。尤其是千百年来,在我们这样一个胜者为王败者寇的文化环境里,从史家到文人乃至老百姓,都给予这个落败英雄以少有的宽容和崇敬。史家以王侯的规格为他立传,文人幻想他可能东山再起,老百姓则很实际地给他立祠供奉,并尊他为神。这些都是过去的乱世中萌生的英雄幻象、现今的俗世中生发的英雄情结的一种传承和呼应。即便今天史学家有详实的考据改变了我们心目中英雄美人的是与非,我们也选择性地相信,甚至执念于以往的认知。因为,理性和科学在访古文化之旅中是大煞风景的,它也许让我们看得更真,但是却破坏了原有的善和美。虞姬墓前历朝历代的文人诗词与霸王祠前绵延千年的不绝香火,便是最好的存证。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一次寻古都是抚今,每一次旅行都寻找自我、印证自己。正如网络上的一句话所说,你看到的,永远是你想看见的。你相信的,应该就是你的世界观。

      这次,在灵璧和乌江,以我最爱的方式,我终于看到了我最想看见的。

上一篇:虞姬虞姬奈若何 虞姬和项羽的悲壮颂歌

下一篇:虞姬赋(诗歌)

欢迎光临本网页,你是本页的第 331 位访客!
| ICP:苏ICP备16068320号-1  |   QQ:491988088  |  地址:虞姬网  |  电话:法律顾问:徐 伟  |  免费统计 | 公安备案号:32132202000292 |